沉醉冬日里的一抹微笑(5)“坑爹啊,书上找不到啊”

 

1.前奏

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外出了,我上数学课。

带完早读,我就一直留在了教室,没有走开,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仍旧留在教室,班长好奇的上来给我温馨提醒,说,老师,这节是语文课哦。

我笑了笑,说,是的,这节语文课,不过准备上数学课。

班长乐呵呵的下去了。然后对全班同学说,拿出数学书,上数学课。

我慢悠悠的打开课件,标题为《身高的变化》,这是一节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描述和表现数据的变化的课。

不过,我在脑海早已决定了这节课要让学生有些挑战。

 

2.自学

在前几天学生已经对这一章节进行了自学,也完成了相关的练习,我展示完课件的时候,提问了几个学生,发现都能较好的回答。于是,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解决作业中的疑难问题。

十分钟后,我举起了右拳头。

全班安静了下来。

我开始读课件上的题目:“xxx收集了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见下表。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题目还没有读完,全班同学就开始窸窸窣窣了,我知道,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成问题。

我故意停顿了一下,说:“下面要说的,各位肯定都知道了,是吧?”

“是的。”他们好像很自豪,心中还带有几分骄傲。

“是吗?”我故意拖长了音。

“是的。”他们都笑了。

“好的。”我笑了笑,“那一起来做一个小学题好不好啊?”

“好。”他们答应的倒还蛮干脆的。

 

3.挑战

“平均身高的平均是什么意思?”我指着题目中的一句话问道。

“平均数。”异口同声回答了我。

“那什么叫平均数?”

“总数和除以总个数。”还是没有难度。

“平均身高呢?”

“总身高除以总人数。”不少孩子准确回答了。

“好,下面我们来算一算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么样?”我笑着问他们。

“好啊。”他们抬着头看着我笑。

“嗯,经过目测,我们班第一组的平均身高为150cm。”我话还没有说完,第一组的学生就开始着急了,急忙说,“老师我们160。呢。”全班哄堂大笑。

我知道,他们想变高。

“好的,明年将你们的身高调为平均160,怎么样?”我笑了,半开玩笑的跟他们说,他们自己也笑了,全班更是笑了。

“第二组,平均身高145cm”我话音还没落下,第二组的学生就开始说180,看来铁了心想变高。我忍不住笑了。

“第三组,嗯,第三组。”我故意停顿了一下,笑着目视第三组。第三组的孩子们似乎有些紧张,想要高点,有些孩子微微的掂起了脚尖。“嗯,第三组,平均155吧。”

“哇,怎么可能。”其他孩子们很激动的样子,似乎要让对方变矮一点,自己才能长高一样。

“嗯,一切皆有可能,都比老师高了。”我常常调侃自己的身高,孩子们乐了。

“嗯,至于,第四组嘛。”我又故伎重演。“要高一点,160吧。”他们组有几个高个子,难掩那份激动。

然后,变着戏法一样的,在笑谈中,将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第九组的身高一一列出来,写在了黑板上。

“好了,现在就看各位的了。”我走下讲台,问道,“还记得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吗?”

“记得。”他们得意的很,“我们的平均身高。”

“好,那开始吧。”我说道,“十分钟怎么样?”

“好。”他们开始埋头写写算算。我来回的走动,看着他们时而微笑,时而皱眉,笔急促的算着。

两分钟过去后,有人开始按捺不住了,说已经算出来了。我微笑着走过去,看了看,答案是错的。

我摇了摇头,说:“不对。继续算一算,想一想。”

四分钟过去后,很多人得出了答案,巡视一遍后,还是没有看到正确答案。

六分钟的时候,发现有人算式对了,然后用挑战性的语言说:“到目前为止,有一个女同学的式子列对了。”我没有点出是谁,想让大家保持一种竞争意识,不急于看到正确的列式。我刚说完,大家就激动抬头看了看,很想知道是哪一位。可惜,我们没有指出来是哪一位。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确答案。好好思考哦,看谁是第一个算出来的。”他们摇头又低头,抬头又歪头,写写画画。都想成为第一名。

七分钟的时候,一个男生举起了手,说算出来了。我过去看了看,心中按捺不住激动,他确实算对了。

“廖灿鸿同学算对了哦。”我连连夸奖,“不错,很不错,第一个算对的。”

廖灿鸿同学非常开心,脸上的笑容难以掩饰那份内心的自豪。

“嗯,灿鸿同学,本子盖起来,不要透露风声哦。”我想让其他同学再想想,“看谁是第二个。”

“要不要提醒一下啊。”我故意问道。

“不要,不要。”其他同学的斗志比激发起来。

“好,那我就先不说。”正是我想要的。

“做出来了。”第一个列式正确的女生举起了右手,开心的说。我过去看了看,确实算对了,给了她一个积极的表扬和肯定。其他小孩的斗志越发被激发出来。

最后一分钟的时候,出现了第三个,第四个,最后10秒的时候,有十个学生做出来了。

加上思路正确,但是计算错误的一个,一共是十一个孩子。

我大力对他们进行了表扬,他们分别是:彭思琪,廖灿鸿,章语嫣,宋历柔,彭洪欣,李佳昕,翁睿彬,张晓敏,刘雨欣,田国鑫,刘坤。

时间到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没有要我给出提示。

都不想服输,都想拿第一。

 

4.分享

时间到了的时候,我没有立即讲解解答,也没有让学生直接讨论答案。

我首先叫了几个没有做出来的同学分享他们的解答。正如大家所料,他们的解答都是直接将这些数据相加除以9,有些厉害点同学是数据相加后直接除以50。除以9的身高比较接近,但是与我所公布的正确答案不符,以为是自己算错了,一而再的重复计算,但是始终不对,于是迟迟无法判断错在哪里,而除以50的,答案出来后发现平均不过20多厘米,都产生了怀疑,但是一下却又不知道怎么解决。接着,叫了几个计算正确,但是速度较慢的同学分享。果然,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才发现问题的。几乎都存在一个判断的过程,首先是直接相加除以50,发现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然后进行反思,反思后发现原来这些数据表示的是每个小组的平均分,然后再乘以小组人数,但是也有做错的,问题出在,小组的人数并不一样,他们误以为都是6人,所以进行了两次重复,时间自然增加,速度就慢了。最后要计算正确,而且速度比较快的同学分享了他们的解答过程,分析了他们是如何快的。

在一次次的分享与反思中,所有同学对此都有了较多的理解。

“是不是都理解了呢?”我隐藏着微笑,问道。

“会了。”他们信誓旦旦的回答。

“好,那我们再来看一个。”我笑着瞧着他们。

“好呀。”他们毫不谦虚地回答。

 

5.进阶

我将题目改了一下。

改成了:“放眼全班,发现150的有8人,160的5人,145的20人,135的12人,155的5人,试一试,全班的平均身高多少呢?列出式子就好。”

我就开始等待。

他们开始快速书写。

不多久就有同学举起右手。

看到他们的答案,果然正确。

继续等待了3分钟,比较多的同学已经列出来了。

当大部分同学已经列出来之后,我兴奋的说:“同学们,你们真厉害。”

“是吗?”有些同学表示怀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小意思。

“是的。”我笑了,“这些在书上都找不到的。”

“坑爹啊,书上找不到。”有同学小声地脱口而出。

“是的。不坑爹,也不坑妈。”我笑了,“这是初二的知识点。你们真的很厉害。给你们点赞。”说着,向全班竖起了大拇指。

“好好加油,期待你们如猛虎般的前进。”

 

6.反思

“老师,下次再来点有挑战的题。”有不少学生就开始嘟嚷了。

“这个题还不算有挑战,要更难点的题。”有些学生自信满满地宣战。

“好,欲知挑战如何?请待下回挑战。”我卖了一个关子。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不少学生围过来,还跟我说着这道题,其实自己也想对了,但是算错了。

我便跟他说,想对更需要做对,所以,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不然拿不到第一。

爬楼回办公室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的教学究竟如何才叫真正的教学,备课该何如备课才能满足多变的课堂?

如果我们为师之道,能够做到心中装有学生,在不紧不慢中按需计划教学,是不是也是另一番春天?

享受课堂,那份宁静与思索让人感到愉悦,享受课堂,那份挑战与不服输让人感到满足。

如果每次上课,都能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叹:“坑爹啊,书上找不到。”之余,又能发现真正的收获,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路,依旧漫长,平视孩子,用心聆听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发现教书育人大餐中的美味。

 

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凌晨

于深圳

weinxin
遇见数学-微信公众号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做有情怀的教育。
冰水之雁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12月1日14:47: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y125.com/2017/12/01/7252/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