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6
很多人看了我的前篇文章《也来说几句,考研的事》后,会以为我考得很好,很有可能过线,其实,恰恰相反,我那是失败的经验教训,如果考得好了,再在那里胡言乱语免不了要被别人当成疯子的。是的,我肯定是过不了的,那些是我恰恰没有做好的,所以我才有了那些感受。
我这次考研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从一开始我就注定了要失败。
虽然考研是我来这个学校读书的唯一的理由和选择,而且考研的思想一直影响了四年,但是我一直没有明确自己究竟该如何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似乎每一步都蕴涵着极大的矛盾。最初选择考本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买了些书看,到大三的时候发现自己喜欢法学,于是便不加深入思考地决定考法学,而且一股脑地决定考人大,我当时的想法很有意思,一方面,我颇喜欢北方,一直做着生活在北方的梦,另一方面北京是我读书以来最想去的地方,也是我高考锁定的目的地,当年高考大家都以为我会考上北大,我自己也这么以为,在初一交给班主任的理想信中就写到,要成为一个北京人,第三方面觉得我应该去北京,应该属于一流的学校,第四方面觉得我可以实现我校许多的突破,然后就是风风火火地找教材,费了不少的周折把找教材找到,并且《法理学》教材也已经被我看完,后来在买《宪法学》的时候发现我所买教材不是学校规定的新版教材,我买了第一版,需要的是第二版,我当时去买教材时,那个老师说是新版的,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动摇我的心,因为为了买这些教材我已经花费了好几百了,这下又要我去全部重换,我心里开始起涟漪,坚持了一个学期的梦,开始动摇,后来系部决定给我们考研的学生安排辅导老师,想想,如果考本专业,还能得到老师的全力指导,这个优势是我考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于是转而下定决心考数学,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开始选择北大,后来想想,转个弯算了,选择了武大,大三的那个暑假,代表学校参加省首届数学竞赛,以“无知”告终,回到学校,细心地准备起考研来,九月,因为高考考得太差我一直没有敢给他打电话的舅舅竟然给我打来电话,他问我有什么打算没有,我说了我准备考研,当他听到我准备考数学的时候,说了他的看法,其实我也知道,数学即使考了研,找工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却想我考数学,主要希望以后能够在高校教书,是的,我还是喜欢教育行业,也更适合教育行业。这个时候,我自己也明白了,我考研的目标就是为了改变工作的地方,并不改变工作的性质,我考研与否都想从事教育,只不过不考研就意味着只能在中学从事教育,考了研,为在高校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使在高校工作成为可能。我的目标现实点讲就是首先能够考上。舅舅问了我有没有考虑过别的专业,后来我看了一下地理信息工程的相关情况介绍,觉得还可以,便又改成了地理信息工程,学校没有变了。就这样,我最终敲定了我现在考了的这个专业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后来,越是在看书的时候越容易动摇,因为我犯了考研大忌中的一忌--目标不坚定。
再到后来的,我备考几乎都是备考英语,我又犯了一个错误,我想,无论考的上与否,我看英语都不会错,因为英语是一直可以用的上的,即使以后考研也照样的要,所以这个时候,我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了英语上,大家都知道,英语是讲究循序渐进讲求平日积累,所以起效非常不明显,再到后来的两三个月,数学,政治都像毛毛虫一样搅得我浑身不舒服,心里忐忑不安,急促难眠。这里我又踏中了考研大忌中的不据实际情况,用力偏科。
后来,在备考中,也不时地接到周围老师和朋友的电话,有时在看书,有时恰好在做题,好不容易静的心又被搅乱,这我又踏中了考研大忌中的不能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备考。我没有狠心关机,没有有意识地主动采取合理的方式静音,结果让复习效果极为不好。
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几度想放弃了,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坚持。但是,我知道,我已经开始松懈,很多未知也顺其自然。朝三暮四的我注定要在这次考研中失败。
所以,失败了,罪有应得,这是我矛盾的心应有的结局。
但是,纵然考研失败了,我不会对人生失望,也不会让人生失败。
梦,我会继续保存,不断努力,用生活告诉世界,我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