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李伍兵
1
繁华过后,回归本色,我是一个数学老师。
教书,依然是我最爱的事情,尽管偶尔的忙碌让我的教学变得急匆匆,不改的依旧是固守最缓慢的开篇。
今年,我回归小学,从六年级起步,学校说是初中,算作初中低段,我给他们定义为初中预科班,孩子们已经接纳了我的这个建议,他们时刻用准初中生的标准衡量着自己的一切行动,左看是同龄的六年级朋友,右看是传统的初一年级,我们从升旗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不再行队礼,用的是心灵感受红旗的爬升、聆听国歌的震撼。
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那一刻,我已经告诉他们,他们在我眼中就是名副其实的初中生,而且要优于初中生,他们很有自豪感。
2
换过身份,作为数学老师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有些兴奋,不过表情依旧有点严肃,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仍旧是班主任。
班主任,这三个字的杀伤力绝不亚于晴天里的霹雳,吓人的本事大得很。
可是,真心不想用,经过多年的总结,“班主任”三个字更多的是出现在“班会课”和“活动课”里,课堂上,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学老师。
所以,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开宗明义,说:
“我是数学老师,姓李,各位可以叫我李老师。”
“李老师。”
他们喊着李老师的时候,一脸严肃。
我环视一周。
“我是数学老师。”
我再强调了一遍。
他们没有反应。
“我是数学老师,不是班主任。”
他们开始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今天第一节课我们不上课。”
他们开始骚动。
看来,这似乎是传统——从小就不喜欢上课。
“各位,拿出数学书出来。”我拿着书放在半空中,摇了摇,示意了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他们齐刷刷端正的坐着,手半撑在桌子上,看着我。
“好的,给各位五分钟的时间,我们来好好的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待会问几个小问题。可以吗?”
“可以。”他们或许认为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开始。”我故作计时状态。
他们紧张而又专注的看起封面来。
时间在滴答滴答的往前迈过,巡视一周又一周,一周再一周。
骚动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
“好,时间到。”
我喊出口令,说:“把书放在抽屉里,下面开始PK赛。”
都像训练过的一样,快速的将书放在抽屉里。
我随机叫了几个学生,提了几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他们笑了,竟然我提的是封面有几个人物,有几个动物、、、、、、
诸如此类的,让他们兴奋不已。
接着,我就开始从封面的文字、图案、色调等开始提问。
再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
一个,又一个问题,一次,又一次的躁动兴奋,他们兴趣盎然,从未有过的体验感。
是的,他们错了。
原来,第一课,真的不用讲规矩的;原来,第一课,真的不用讲数学的。
我们有的只是分析,只是通过一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来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随处可见的事情,数学本身也是一件随处可见的事情。
用心,才能发现。
细心,才能周全。
思考,才能深邃。
数学,并不可怕。
3
我开始数学推销。
孩子们开始嘚瑟。
因为,第二节课,我又继续着我们的诉说数学教材。
因为,第二节课,他们又可以在不断的挑战中完成程序化的思考和激情的释放。
兴趣,从来就是一点点培养的。
他们不知道。
所以,他们会爱上数学。
4
第一课,无须多姿多彩,悄无声息,加以改变即可。
第一课,无须中规中矩,潜移默化,稍许引导即可。
于深圳办公室
2017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