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高考政策来袭!12大问题, 让你彻底读懂新高考!

数字化教学研究
数字化教学研究
管理员
1517
文章
0
粉丝
方法指导评论1,761阅读模式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到来,让高考不再是一考定终生,但是相对的,新高考的规则也更多。12大问题为你彻底解读新高考,提前为学生的未来做好规划!

 

 

对即将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吗?

由于采用的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参与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区的同学参与新高考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表。

高考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政策基本大同小异。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下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详细介绍。

——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么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6选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这样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一是在录取模式上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二是在考试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三是在考试时间上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语考试上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五是在计分方式上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3+[6选3]”的模式,也就是除了语数外三科,学生们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于是产生了20种“风格各异”的选考方式。

从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试点地区浙江、上海来看,物理因为难度高,被很多学生打进“冷宫”,结果去年高考更容易被重点大学好专业录取的恰巧是那些选了物理并发挥不错的考生。

可见,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哪些专业,我们都应提前做了解,以下再给大家一些参考!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来从事上述相关行业,就必须学好物理。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思想政治与教育学、文学经管等方面的专业有很大的关联!

 

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推荐学科

历史+政治+地理

不推荐理由: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传统的三门纯文科组合。这个组合的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因为不少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是必须要搭一门理科,所以一门理科都不搭的纯文科组合在专业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物理+化学+历史

不推荐理由:竞争太激烈

物理+化学+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是很多学生愿意选的组合,但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难度最大的一种组合。

为什么这3门组合选的人最多?因为物理,化学有中考基础,初高中学习是一致贯通的;而历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记忆和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中这三门课的师资力量也都是比较强的。

正因为选的人多,无论对于名校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的情况。

这是因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成绩不是用的原始分数,而是根据考生成绩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排位换算的等级分。选考的人多,拿高等级分的可能性就越小!换言之,在这3个科目上也是最容易遇到强手的,那么同时报考这3个科目,就算是再强的学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点危险!而很多知名大学明确要求3科必须A!

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荐理由:大学难以衔接

这个组合其实就是把上面那组反过来,也是原来高考文理综三门里比较冷门的科目,属于两文一理组合。

这个组合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和大学课程很难衔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关类专业外,大学许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文科类专业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因为“文史哲不分家”嘛。

此外,由于这三门课比较冷门,好老师几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里,一般高中师资都比较一般。因此特别容易撞上名校生,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

“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

学考一般不评分,只有A-F这些等级,成绩也不计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绝大部分学考科目成绩必须为A,因此参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视一下。

“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

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下个问题详述),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

浙江省的政策:

(1)每个学科的学考和选考同时进行,试题不同,选考的考试时间比学考多30分钟。

(2)允许考两次,分别在11月和次年的4月,取最高赋分计入高考成绩。(以下为2017年和2018年的时间安排)

 

上海市的政策:

(1)合格性考试(学考)从高一学年末到高三上学期陆续考完,如果有不合格的,在高三下学期(4月、6月)还有两次补考机会。

(2)等级性考试(选考)在5月统一进行,参加某一科选考的同学要先通过该学科的合格性考试。选考只考一次。

其他省市尚未出台详细的学考和选考方案,但是大致会在上述两类之间做出选择。但考生第一大省河南的政策比较特殊。选考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安排在6月7、8日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在6月9、10日统一进行,且只考一次。

赋分制是按照你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目前实行赋分制的地区采用如下方法:

1.卷面满分为100分。

2.成绩分为21个档位。

 

【举例说明】比如第13档,就是从排名前71%(前13档的人数比例之和)的考生中往前取7%的人数,最终成绩定为64分。

赋分制是高考改革中被师生“吐槽”最多的一项政策,其实,这是为了配合其他重要改革的无奈之举。

原因一:选考科目可能的组合太多,学生之间不方便直接比较。

以前的学生无非文理两类,在各自范围直接算总分,很好比较。但现在改成了六选三随便组合,总共有20种组合方式,高校在录取时,理论上很难找到可以直接比较的考生。


举个例子,某高校某专业要求必考的科目是物理。现在有两个考生,甲同学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乙同学为物理、历史、地理。假设这次考试历史、地理的难度较低,而化学生物难度较高。如果单比较卷面分数的话,很可能甲同学就吃亏了。而用这几门成绩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来计算分数,至少抹平了由于学科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平现象。

原因二:同一个学科,如果有两次考试,每次的难度也可能不同,这样成绩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数进行比较。

那有些人会问了:英语也是两次考试,为啥不实行赋分制呢?

答案是,英语属于能力型学科,而且难度系数比较容易控制。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同样一个人,在英语水平没有明显进步的情况下,做难度系数相同但内容不同的两套英语试题,成绩相差是不大的。

以前文理分科之后,大家都在自己的课室里不用走动,等待各科老师来上课就OK了。我们经常说的初三X班,高一X班就是行政班。

改成6选3之后,总共有20种选科方案,如果按照选科方案来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现有的选科组合会有很多人选,超出一个班的人数;而有的组合可能超级冷门,选的人太少了,所以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就没法再满足需求了。

那怎么办呢?走班制应运而生。由于走班制方案目前尚没有什么更具体的信息,学习哥特地找了浙江、上海等地已经开始实施高考改革的地区的报导介绍,看看他们的走班制是怎么实行的,没准我们就会效仿噢!

1. “不走班”模式

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换句话说,在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把原本的20个选科组合,挑选出一部分固定选科搭配,让学生来选。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级版,好处是方便教学和管理,但是缺陷在于,开设的“套餐”组合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科。

2. “小走班”模式

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将3门或2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光看这个描述可能有点难懂,学习哥给你举个例子:

①优先3科成班

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3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也就是说优先满足选科人数最多的选科组合,把大部分学生先固定成班级,然后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

②定两科走一科

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一起上语数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

3. “大走班”模式

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3科选考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好处在于满足学生的选择;缺点是每个学生需要走动到不同课室上课,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

4.“全走班”模式

语数英和3门选科全部走班。好处是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缺点毫无疑问就是教学管理难度最大。

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

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

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

不同点一: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

不同点二:学考与选考的科目数

学考的总科目数:

均覆盖高中阶段全部教学科目,包含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的把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有的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称为技术。有的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单列为考试或考查科目。大多数把音乐、体育、美术(个别省如宁夏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授权市、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考核。其他科目均实行全省级行政区域统考。

②供学生选考的科目数:

浙江“7选3”,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任选3科参加“必考题+加试题”的考试,计入高考招生总分。海南在文件中明确争取从2020年起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山东也表示创造条件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其他省级行政区域“6选3”,不含技术。

不同点三:学考和选考的等级和赋分办法

①合格性考试的等级:

浙江全部10个“高中学考”全省统考科目(技术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为1科)均设ABCDE 5个等级。

辽宁把合格性考试区分为设5个等级和2个等级两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呈现,设ABCDE 5个等级,E为不合格,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实验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区分”。

其他省级行政区域的“合格性考试”均设“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

有的省级行政区域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把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形式使用。如宁夏明确:“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力认定依据时,以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方式呈现;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依据时,以原始分提供高校录取使用”。

②等级性考试的级别和赋分:

除先行试点的上海、浙江均采用按等级赋分的办法外,有的(如天津、宁夏)在文件中明确表述等级性考试按ABCDE 5等21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

有的未明确分几个等级,但明确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

西藏和上海一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等级性考试“每门满分70分”“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总分满分为660分”。

正相反,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

以目前的浙江新高考为例,英语和选考都是一年考两次,其中英语一次是10月(高三刚开学),一次是次年6月和语数一起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刚进入高三,你的英语要有原来高三毕业的水平,这对你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放弃语数,攻英语和选考。

第一次成绩出来后,选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满分(赋分制)。而英语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继续考,而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会放弃再考一次的机会,说不定能再多一分两分呢!

所以英语成了高中三年唯一一门从头到尾都要学的学科。选考科目可能到高二上学期10月、最晚高三下学期4月就不用学了,语数到高三最后6月才考,但英语要从高一刚开始到高考最后一门、最后一秒,简直是巨无霸地位有木有?!

另外,网络上曾经盛传,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非211一本大学要求C级以上(105分)的学生才具有报考资格。经鉴定属于谣言,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仅限于部分语言类专业(此类专业一直要求英语成绩)。

总之,英语在高考中没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视!

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


        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
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

物理该选还得选,除非你不报考和理、工、农、医相关的任何专业。高考改革后,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必要惧怕,也不用哀叹物理的“衰落”。

物理遇冷,这是本次高考改革引发最大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以浙江为例:

2016年6月(改革前),统考生共26.86万人,其中理科16.91万,占比62.96%,物理为必考;

2017年4月第二次选考,共29.13万人报名,选择物理的只有8.29万人,占总人数的27.46%;

2017年11月第一次选考,报名总人数25.5万人,7.3万人选考物理,占比28.62%,可以说改革后选物理的人数呈“断崖式”下跌。

物理遭到冷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1. 高考难度常年居高不下,新政诱发大规模逃离;赋分的实施制加剧了恐慌,进而引起连锁反应。

2. 学生和家长没有从全局了解高校招生,对物理在选专业的重要性不了解,制定了错误的策略。

我们来深入分析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物理公认是高中最难学的科目,没有之一。物理之所以被当做洪水猛兽,原因如下:

(1)知识体量大,内容多,难度高。涉及力、热、光、电和现代物理几大模块,既有具体知识,也有抽象方法。要花费相对较多的精力学习。

(2)需要较强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对物理不感兴趣,被动学习的人,很难真正学好物理。

(3)物理被当成高考理综强化区分度的工具,这成了无数考生的噩梦。据说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就是因为学不好物理才放弃理科的。

但是作为选考科目的物理,难度下降了很多——

这是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物理的前4题,会考水平而已。没选物理的同学,后悔了没?

因此,广大考生不必对物理怀有之前那样的恐惧,只要跟其他课程一样正常学就可以。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大学专业有九个大类,其中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物理为必考科目。

如果你没有选择物理,则只能在其他专业中进行挑选,按照当前物理选考的比例,可以预见这些专业将会相当的拥挤,反而加剧了竞争。

而那些选考了物理的考生,就算物理成绩在赋分上吃了点亏,但是在专业选择上面临的竞争就宽松得多。

各类大类专业对于物理成绩的要求程度,虽然哲学、法学、文学、艺术等专业不需要物理成绩,但是这样的专业只占招生总人数的20%-30%

一所典型工科院校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另外,有些专业虽然暂时不需要选考物理(例如化学),但《大学物理》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如果学校发现高考未选择物理的同学挂科率明显升高,未来有可能会调整为物理必选。所以,物理成绩的依赖度会逐渐更加。

综上所述,在是否选择物理的问题上,要按照如下的步骤来考虑:


        1. 先考虑是不是极端厌恶物理,或者实在学不好,否则先不要轻易抛弃;2. 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是否在理、工、农、医类范围内,如果跟这些专业都不沾边,那可以大胆放弃物理;3. 但凡没有特殊好恶,或者暂时没想好专业方向,也把物理当做备选学科,至少不会吃亏;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上述物理依赖度高的类别相关,请一定要选择物理;

4. 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大部分人只要认真学都可以考出高分。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当前物理在浙江和上海遇冷是暂时现象,只要考生、家长和老师们恢复理性,仔细辨别得失、权衡利弊,物理的选考率一定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比例,我们也不必担心祖国的科技发展后继无人了。

(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

(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

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

(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遇见数学-微信公众号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做有情怀的教育。
 
数字化教学研究
  • 本文由 数字化教学研究 发表于2018年8月1日 16:46: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y125.com/2018/08/01/9098/
  • 新高考,12个问题
理化学科数字化教学工具及资源推荐 方法指导

理化学科数字化教学工具及资源推荐

物 理 学 科 中学物理作图工具 软件介绍 中学物理作图工具是一款辅助中学物理老师作图的软件,用它可以轻松画出在中学物理中比较难画的图形。有了本软件的辅助,课件制作的简易程度和美观度都能有所提升。 下...
英语学科数字化教学工具及资源推荐 方法指导

英语学科数字化教学工具及资源推荐

人教口语App 软件介绍 人教口语APP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专为中小学生打造的英语学习移动互联网产品,它以最新人教版教材为基础,融合中美教学专家精心原创的拓展内容,集智能评测、情景对话、教材精讲、外教视频...
数学学科数字化教学工具及资源推荐 方法指导

数学学科数字化教学工具及资源推荐

微软数学 Microsoft Mathematics是微软开发的一款帮助用户解决数学、科学和技术相关问题的数学软件。其功能包括图形计算器及单位换算,还包括一个三角形求解器和一个方程求解器,可以提供一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