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7日,厦门公交出大事,死伤人数多达80余人。此事已经被公安部定性为严重刑事案件,疑犯是被取消了低保的60岁的上访户。
公安部强烈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防控!防控!
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现实!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以维稳、用以防控。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早已庞大到超越了执政底线。更何况,所有的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除非是特殊的关系户),都是经过了多层选拔、具有一定高度的“人才”。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一群人才所治理管控的社会总是会出现许多奇怪的事情——要知道,让一个60多岁的老人执意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法进行报复社会的举动,是一件多么让人既痛心又可悲的事情。
具体细节还不甚明了,但是,从媒体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窥探出,至少是因为之前是有低保的,后因外出务工,低保被取消,老人因此还上访过。结论肯定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老人只能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法。一个老人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只能说他的心中已经淤积了太多的无奈和不满、抱怨,可以说甚至直逼绝望。然后所有的悲剧发生之后,都会是同样的一个方式来告诫众人:积极防控,杜绝安全事故再次发生。所有的行动表现出来的都是治标不治本,也许这些管理员内部是“认真”进行了反思的。——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反问。
是什么导致一个老人如此愤世?是什么力量促使老人“勇于”“同归于尽”?又是什么让人性变得如此的“恶毒”?
如果,我们可以提前解开这个老人的心结,悲剧就可以避免。可是,我们没有。这是谁之过?老人么?老人亲属么?——我们不要企图用富翁用君子的思想去揣摩老人的心思,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很大程度上是当地官员们的失职!所谓的“衣食父母”,何为?难道仅仅就是喝杯热茶看份报纸?难道就真的是高高在上?很多时候,我很怀疑“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的内涵在现在的官员心目中还存留多少?如果大家争先恐后过独木桥似的考公务员真的是为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那真是天下大幸。可惜,大家都懂,梦想早已在现实的浪潮中灰飞烟灭。
如果,我们的公务员队伍的一些人可以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那么社会的类似悲剧肯定会减少很多,甚至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所谓的防和控。比如这个老人,既然最初能够拿低保,说明条件是符合相关政策(如果不符合,那就是内部管理本身出了问题),后来只是外出务工而已,60多的老人了,外出务工——早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虽然国家关注的不可能到达每一个个体,但是至少某种意义上说明现在的社会是及其不均衡的,不同的地方并不像大多媒体吹嘘的那样尊老。更何况低保在评定后,取消其发放也应该根据相应的条件而定,不能因为外出务工了就取消。以至后来竟然要上访。一个老人如果真的生活上还过得去,怎么会为了区区几百元的生活补贴折腾呢?说来说起,其实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地方官员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真心做工作,相信没有什么疙瘩是解不开的。
2、
说的这里,不由得想起下午小区门口看到的一幕:城管和一个卖水果的中年妇女争执。城管的态度很不好,言辞很凶——虽然,这次城管有一定的道理:之前已经几次提前和中年妇女打招呼要求搬走了。中年妇女没有搬走,然后,今天城管来了之后,就得理不饶人,蛮横的叫嚷。中年妇女不愿意搬走,城管就叫手下的人搬走两箱子水果。妇女委屈的坐在了车前,十分无奈也十分的无助和委屈。
中年妇女说,自己也不是不想搬走,只是实在无奈,要养家糊口挣点钱不容易,没地方搬。城管反问中年妇女为什么不挪到市场去。——其实道理都没有错。只是,这难道就是作为公职人员的本色么?发生事情了就一味的堵塞和惩罚。为什么就不能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考虑一下实实在在的事情呢?
提醒了几次最后还是没有搬走——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菜市场的摊位费十分昂贵,小贩们无力支撑;要么就是即使有了摊位,但是顾客不多,买卖不好做,入不敷出。然后再退一步讲,如果小区的户主们并没有反对小区门口的小贩摊点,那么作为城管,又何必去自作多情呢——虽然占用了小区门口的一点公路,也是属于马上的“非法”(我一直很是怀疑所谓的非法)摊点,但是作为摊主的中年妇女其实也是很懂得摆放水果摊的时间点的:傍晚及晚上。
作为城管,除了协商处理发现的问题,更要有一定的全面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少应该及时反馈的能力,更要怀揣一颗善良的心。
我从来就不相信城管们转述摊贩们说的:多次说了不听!
因为关键的问题是,你是怎么向摊主们说的,说什么,说完之后又为了摊主们的切身利益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对他们提供了哪些实实在在的的帮助,如此等等。
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在事情发生后,粗暴的执法干预,而是能够深层次的反思工作要点,对待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移动摊位群体,为什么就可不以想办法去尽力协调帮忙解决呢?
一个女人可以牺牲自己的脸面横坐在车子前,这可要是有多大的勇气?又是必须存有多大的无奈?
生活不容易,可是还要往绝路逼?
为什么就不能用和善的心将心比心呢?
存有一点预见性又何妨呢?
3、
不得不想起,之前发生在龙岗区某学校门口城管公职人员当着众多学生的面,推翻菜农及菜农的满车菜,菜农的衣服沾满了水和菜、破烂不堪,满车的菜面目全非。我们至少也要给孩子们一片纯蓝的天,暴力执法的对象中说不准就是某个孩子的父母,此等蛮干怎能解决问题?弱小的心灵就要承受这般黑暗的现实?
和谐社会,安康社会不是不能,而是公职人员愿意与不愿意下放心态,积极解决问题。
最近闹得纷纷扬扬的延安“跳脚踩头”事件,城管的暴力执法已经凶残到何种程度!!
但是,奇怪的是,所有的恶性事件似乎只有在媒体报道之后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甚至好笑的是:还是非正式工惹的祸。——于是,不得不问一句,普通民众缴纳那么多税养了那么多公职人员用来做什么的?难道果真是用来喝茶看报纸的么?
如果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阻止问题、惩罚当事人,那么城管的存在是否有必要,我一直深存怀疑。
在某种程度上说,城管也罢,其他公职人员也罢,如果能够换个角度处理问题,让淤积内心的许多委屈的道伸张,让抱怨的心胸得到释放,那么许多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就会终结:毕竟生活美好的人们谁会没事找事,谁会无奈到去报复社会?
就像湖南郴州桂阳县县委书记李向阳坚持“开门办公”——这是还原了公务员的本来面目:替老百姓办事,就要彼此心存信任,哪怕是最简单的信任。当时,很多人捏一把汗,但是,多年之后,证明积极面对,比回避问题更能解决问题,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简单处理的:用良心去想对策用真诚去解决问题终究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一味的杜绝和禁止在时间的长河中终究会臭名昭著!
抱怨的洪水堵岂能堵得住么?最好是疏和导。
所以
与其出事后过多干预,还不如真心实意协调处理,真真切切的做好“为人民服务”这个最本色的事情。
“防控!”“防控!”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政府部门自个儿对自个儿缺乏自信的最好证据。
学会避免暴力干预,坚持正面支撑和处理,正能量才能更多地树立起来。
届时,城管就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城管”!而且,相信会得到更多地称赞。
虽然,残留一丝希望,可是,我不得不依然深深的怀疑,至于原因,你懂的。
2013年6月8日
速记于深圳龙岗